苏轼说:“可以,你这可有笔墨纸砚?”
姚桃桃见姚教授皱着眉盯着直播间看,不由问:“爷
就是有些评论看不太懂。
那一切早已成为过往烟云,他就算在这边簪了“金缠腰”也没法改变什么。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乞丐穿龙袍也不像太,大佬穿着t恤趿拉双拖鞋也还是大佬!”
苏轼叹气:“不用了。”
有人在努力翻译苏轼说的话以及分享《四相簪》《玉盘盂》原文,整氛围很不错。
年轻人行语的难懂程度足以难倒一位语言学教授。
既然提到了芍药,苏轼又给吴普讲起自己在密州那几年的见闻。
见吴普两人屋找文房四宝去了,姚教授才认认真真地翻看起评论区的讨论。
“谢谢诸位字幕君,我看着看着也能听懂了。”
姚教授看了一圈,又忍不住回想着苏轼和吴普的对话。
“这是要去画画吗?这演员哪请的啊,不仅音这么特别,还会画国画?”
昨天吴普已经告诉他,对于还在狱中的他而言这就是一场梦,他回去后也不会记得在这边发生的一切。
熙宁变法期间朝廷里几乎是王安石说了算,他肯定不会把不了解的人举荐上去。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一页继续阅读---->>>
比如什么“李杜kswl”“大苏yyds”“阿伟死了”。
密州的芍药也开得很好,当地人喜以供佛,每到四月各个佛寺就会举办盛大的佛会。他在密州那年的佛会办得尤其盛大,百姓们林林总总献了七千多朵。
姚教授正专心看着这场特别的直播,粥都忘了喝。
“为什么他明明穿着t恤短,我却觉他真的是东坡先生呜呜呜呜。”
他搞了大半辈的语言学,连去外面馆都会格外留意别人说话的语气、神态以及对话容。
两人一路上没再闲聊,直播间的观众也终于消化完他们刚才的对话,开始地讨论起来——
姚家饭桌上。
一听有艳压全场的好,吴普顿时来了兴致,暗搓搓怂恿苏轼:“白芍药也有很多,要不你把那玉盘盂给画来,回我照着画去找找有没有对应品能买来,要不然我这园光秃秃的太难看了。”
苏轼最欣赏其中一白芍药,觉得它当属全场最,就是名字太俗,于是他当场给它起了个新名字:玉盘盂。
还不如趁着坐牢没啥事,多了解了解千百年后的华夏。
刚才他一直盯着苏轼看,发现苏轼平时应该就时常用这方言和其他人对话。
“我怎么觉得玉盘盂也没有很雅哈哈哈,李白不是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起名平等同于小时候的李白吧!!”
可他听不苏轼用的这方言到底是哪个地方常用的。
吴普笑:“我回试着一株‘金缠腰’来让你也簪一簪。”
提到熙宁变法,苏轼神又有几分沉郁。
测:“应该是陈相公吧。陈相公熙宁年间确实当过宰相,只是后来他与王相公政见不合,称病不上朝,后来便罢相归乡去了。王相公当时会举荐他为相,想来以前是有过集的。”
“会请李白吗?会请杜甫吗?馆让他们见一面吧,老杜老想李白了!”
吴普上领着苏轼去找文房四宝。
苏轼和吴普说话时神自然而放松,语气和语调也没有背稿或者刻意训练的痕迹,完全就是闲话家常的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