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九**年底,赫岑夫的民意支持率已经跌到了百分之五十以,很多选民都对他十分不满。
当然,德军在当时的先装备项目不仅仅是bf-400。
这就是,一九九零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大选年,如果赫岑夫所在的政党输掉了联国会选举,那么他就将野。
问题是,bf-400的量产时间比j-80晚了十年!
政治上的需求,让赫岑夫在一九**年底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一件改变了帝国命运的事。
显然,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破除国营企业对资源的垄断,让以生产民用品的私营企业得到发展。
由此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问题是,国营企业的弊端也表无余,即运行效率低,**严重等等,而且国营企业以重工业为主,以军事工业为心,期霸占着大量资源,导致以轻工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很难得到发展。
要想赢得大选,就必须推一些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际好的政策。
赫岑夫面对的问题就是民众得不到足够的生活用品。
这就是,实行以市场化为心的全面经济改革。
要知,第四代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备大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问题是,赫岑夫这一步走得太急,也迈得太大了。
可以说,除了机动能力值得称之外,he-550在其他方面,特别是由雷达能决定的超视距空战上,本无法与以j-80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抗衡,最多只是比第三代战斗机有所提。
显然,这绝非好事。
冷战期间,鉴于综合国力不如中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国有化策略,即以国家控的方式来控制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十个国营集团。
当然,企业国营化并不是在冷战时期开始的。
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并没有放弃国营政策,而是加了对主要企业的控制力度。
这就是bf-400型战斗机。
he-550无法与j-80抗衡,迫使德军研制重型战斗机。
这就是,赫岑夫没有能够兑现大选时的承诺,在国的支持率开始降低。
名义上,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实际却并非如此,而且正与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冷战有关。
照赫岑夫提的改革方案,他将在一年之,把占国营企业总量半数的非军事企业转变成私营企业,并且鼓励这些企业生产民用商品,并且在五年之把除了心军工企业之外的所有国营企业转化成私营企业。
到赫岑夫上台的时候,国营企业在帝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而且控制着帝国最大的一百多家企业。
f-400是典型的重型制空战斗机,其载弹量与航程都能与j-80匹敌,还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大功率雷达。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推力军用涡风扇发动机,bf-400的机动能非常,甚至超过了he-550。在试飞中,bf-400的原形机就打破了二十多项飞行纪录。
实际况也正是如此,赫岑夫猛的踩了一脚刹车,让德意志第二帝国这辆速行的战车当场翻车。
别说重型战斗机,即便是j-84与j-88这样的轻型与中型战斗机,其后期改型号也备大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在赫岑夫执政的前四年,德军的实际军费开支并没有比他执政之前降低,反而有所上升。
不可否认,在冷战中,这些国营企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一章继续阅读!)
赫岑夫上台的时候,bf-400还于设计阶段。仅仅过了两年,即一九八八年,这以j-80为假想敌的重型战斗机就正式定型,并且制造了第一批原形机,开始了张的试飞测试。
显然,过快的改革速度,只会导致混。
不可否认,帝国必须行经济改革,也必须废除以国营经济为主的模式。
早在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求,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把像克虏伯军事工业集团、德意志船舶建造集团、西门电气工业集团、蔡司光学设备公司、梅德斯集团、宝公司等大型企业收并国营。
更要命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战斗机上投的研制经费十分惊人,其总费甚至超过了中国空军两第四代战斗机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