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
  4. 三、现阶段发展理论的创新

三、现阶段发展理论的创新(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变为大学和科研机构行的知识创新,谈科技创新而不是谈技术创新,是调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现在谈创新是调产学研系统创新,既然创新的源为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那么创新成果的形成就必须要求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协同、大学及科研机构同企业的协同,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就是指产学研协同创新。

第七,发展战略改变:不平衡战略转向平衡战略。我们之前实行的不平衡发展战略,一是推城市化和工业化,城市和工业优先于农村和农业而发展,二是实施各地区倾斜的区域发展战略,三是对某些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不平衡战略的正面效应是充分发挥了各个方面的潜力,在较短的时间通过了发展的瓶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等收阶段以后现了不平衡问题,短板开始显:一是产业结构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二是在工农业关系方面,农业现代化滞后;三是在城乡关系上农村发展落后;四是在地区结构上中西地区贫困问题突;五是在增和生态关系上生态破坏严重;六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上社会发展滞后。为了解决不平衡问题,就要通过平衡战略补齐短板,比如补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补社会发展的短板等。

第八,转变二元结构现代化路径。过去解决二元结构问题基本上是在“三农”之外解决“三农”问题。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以非农化解决农业问题,以城市化解决农村问题,以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问题。”这就是在“三农”以外解决“三农”问题。虽然这些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三农”总是赶不上“非农”的发展,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一步扩大了,农业成为“四化同步”的短板。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农业农民农村直接成为现代化的对象和重:一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引现代生产要素,科技要素和人力要素;二是农民现代化,将城市要素、城市生活方式引农村,从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是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化,心是人的城镇化,就是农民市民化,使农民享受城市文明。

第九,全球化地位的转变:由以比较优势全球化转变为以竞争优势主导全球化。一方面,现在全球化的态势发生了变化,与经济衰退相伴,以国为代表推行的再工业化和保护主义实际上是反全球化。另一方面,我国已有的资源禀赋优势不再明显,如土地和劳动力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获取的报酬本来就很低,随着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附加值一步降低。我们要从比较优势转变到竞争优势。什么是竞争优势?首先,竞争优势更多地指向国家层面的开放战略,不排斥企业继续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其次,竞争优势理论把技术步和创新列为思考的重,着力培养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心的竞争优势;最后,竞争优势理论依据的是一国产业拥有与世界级竞争对手较劲的竞争优势。基于这些考虑,我国产业需要向全球价值链中端攀升,争取在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1】【2】【3】

章节目录